2021年11月20日,中國礦業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原院長周智仁,人工智能建設辦公室主任馬小平,國家重大人才A類計劃王殿輝教授等一行到徐州江煤科技有限公司考察合作事項,江煤科技董事長李臣華陪同。期間,雙方就人才培養、科研創新、產學研合作等方面進行了細致的交流并達成共識。 江煤科技與中國礦大有著很深的合作淵源,隨著中國礦業大學教育培訓實訓基地在徐州江煤科技有限公司的落成,希望雙方在技術研發與人才培養等方面能更進一步加強合作,并取得更多更好的合作、科研成果,促進雙方的共同發展。 中國安全產品云超市 在中國安全產品云超市門前合影留念。 李董介紹中國安全產品云超市的整體概況、未來發展趨勢。 詳細了解云超市內煤礦安全產品,民用安全設備,消防救援設備等。 李董詳細介紹了我公司獨家研發的專利產品---超前環境參數檢測裝置及本安型光纖攝像儀等,其產品的功能得到馬主任的一致肯定。 在模擬巷道實驗基地了解礦用多功能播報顯示預警系統、礦井壓風供水一體裝置的產品功能。
2021年4月14日,徐州江煤科技有限公司黨員干部黨史黨紀教育報告會成功召開。張風雷主任受邀作宣講報告。江煤科技黨支部書記李臣華攜公司全體黨員和中層干部參加會議。 張風雷同志于1990年6月從徐州師范學院中文系畢業,現任豐縣總工會黨組成員、二級主任科員,縣委黨史學習教育第七巡回指導組組長,縣委黨史學習教育宣講團成員,江蘇省作協會員、豐縣作協副主席。曾登上一般由全國級專家、教授登上的豐縣黨員干部“周末課堂”講臺;被評為“徐州市第五屆十佳優秀青年”;近年來先后三次被縣委、縣政府記三等功。 張主任以《不忘初心 忠誠干凈擔當 牢記使命 依紀依法履職》為題,從深入學習領會依紀依法履職,忠誠干凈擔當的重大意義、堅持問題導向,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做忠誠干凈擔當的黨員干部等三個方面,結合黨史學習教育,以生動的語言和真實的案例進行了深入的講解和闡釋。報告緊貼當前形式、主題突出、論述精辟、內容豐富、言之有物。既有理論的高度,思想的熱度,更有實踐的深度,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強,為我們指明了方向,強化了指導。 我們通過此次學習,要學好用好,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自覺做到忠誠干凈擔當,提高素質,遵紀守法,做優秀干部的表率,做員工的模范;我們要把忠誠干凈擔當,切實應用到工作中,發揮干部優勢,帶領員工進步。我們要將黨史學習貫穿到工作生活的全過程,并內化于本職工作中,繼承發揚我們黨百年來的寶貴精神財富。
一、概述KJ379X型安全監控系統由徐州江煤科技有限公司基于礦井工業以太環網+現場總線技術研究開發,該系統將生產、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有機融合,進行分析處理、統計、優化、發布,能將礦井各類監控子系統集成到綜合自動化控制網絡平臺中,與企業信息管理系統實現無縫鏈接,從而實現礦井“管、控、監”一體化及減員增效的目標。二、系統組成KJ379X型安全監控系統主要由監控主機、數據服務器(可擴展)、核心交換機(可擴展)、集成平臺軟件、防爆工業以太網交換機(環網接口)、防火墻(可擴展)、接入網關、監控分站、各類傳感器、控制器、防爆電源、傳輸光纜及雙絞線等組成。三、主要功能(1)具有豐富的軟件接口(OPC、DDE、ODBC、FTP上傳等),無縫整合各子系統,實現全礦井的管控一體化;(2)采用B/S、C/S結構,基于IE瀏覽,客戶端零配置;(3)具有數據查詢統計、歷史曲線顯示、報表打印、逐級報警、數據系統分級管理、報警故障記錄、完整的事件記錄等功能;(4)具有強大的圖形組態功能,可組屏、分屏顯示各子系統的實時動態圖形。(5)可集成接入的多種子系統,包括瓦斯抽放監控系統、通風機監控系統、礦井人員管理系統、礦井供電監控系統、主通風機在線監控系統、膠帶輸送機監控系統、井下排水自動控制系統、井下機車運輸集中控制系統、壓風機監控系統、選煤廠監控系統、調度大屏幕顯示系統、礦井移動通訊系統、煤礦產量調運系統、工業電視系統、提升監控系統、鍋爐房監控系統、束管監測系統、防潮噴霧系統、火災采煤工作面自動化系統等。四、主要技術特點(1)采用三層體系結構,且控制層采用工業以太環網,設備層采用現場總線,保證了現場子系統的實時性;(2)環網冗余,可快速建立連接及連接恢復,恢復時間<20ms(500ms);(3)主干冗余網采用單模光纖,傳輸速率100m/1000m;(4)采用多種硬件、軟件安全措施,保證了系統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5)具有強大的網管功能,如VLAN劃分、IP地址設置、優先級控制、電源管理及端口狀態監視、流量控制等;(6)強大的數據綜合及后臺處理功能支撐通風管理系統、安全管理系統等系統的運轉,為整個礦井的現代化綜合管理提供數據基礎,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礦井的管控一體化。五、主要技術參數(1)模擬量輸入傳輸處理誤差不大于0.5%。(2)模擬量輸出傳輸處理誤差不大于0.5%。(3)模擬量輸入傳輸處理誤差不大于0.5%。(4)系統巡檢周期不大于20s,并滿足監控要求。(5)控制響應時間地面中心站手動控制時間不大于20s。異地控制時間不大于40s。甲烷超限斷電及甲烷風電閉鎖的本地控制執行時間不大于2s。(6)調節執行時間不大于20s。(7)存儲時間甲烷、溫度、風速、負壓、一氧化碳等重要測點的實時監測值存盤記錄應保存3個月以上。模擬量統計值、報警/解除報警時刻及狀態、斷電/復電時刻及狀態、饋電異常報警時刻及狀態、局部通風機、風筒、主通風機、風門等狀態及變化時刻、瓦斯抽采(放)量等累計量值、設備故障/恢復正常工作時刻及狀態等記錄應保存2年以上。當系統主機發生故障時,丟失上述信息的時間長度不大于60s。(8)畫面相應時間:調出整幅畫面85%的響應時間不大于2s,其余畫面不大于5s。(9)系統誤碼率不大于10-9。(10)最大傳輸距離a) 地面主機到地面交換機之間:2m(RJ45以太網線);b) 礦用本安型網絡交換機到地面交換機之間:10km(采用點對點結構連接,MGTS系列煤礦用阻燃通信光纜,衰減系數0.5dBm/km);c) 礦用本安型網絡交換機到礦用本安型網絡交換機之間:10km(采用環形網絡結構連接,使用MGTS系列煤礦用阻燃通信光纜,衰減系數為0.5dBm/km);d) 分站到礦用本安型網絡交換機之間:10km(采用星形網絡結構,使用MGTS16芯煤礦用阻燃通信光纜,衰減系數為0.5dBm/km);100m(采用星形網絡結構,使用芯線截面積為1.5mm2的MHYVP系列電纜);e) 傳感器到分站之間:6km(采用樹形網絡結構連接,使用芯線截面積為1.5mm2的MHYVP系列電纜)。f) 執行器到分站之間:6km(采用樹形網絡結構連接,使用芯線截面積為1.5mm2的MHYVP系列電纜)。g) 礦用無線激光甲烷傳感器和煤礦用一氧化碳傳感器至無線接收器之間:100m(無遮擋)。(11)本安供電距離a) 電源箱到KJ379X-F礦用本安型監控分站、KJJ24礦用本安型網絡交換機最大就地供電距離:2m(采用點對點結構連接,使用芯線截面積為1.5mm2的MHYVP系列電纜);b) 電源箱到傳感器、執行器的最大遠程本安供電距離分別為2km、3km、6km(使用芯線截面積為1.5mm2的MHYVP系列電纜)。(12)雙機切換時間從工作主機故障到備用主機投入正常工作時間不大于60s。(13)備用電源工作時間在電網停電后,備用電源應能保證系統連續監控時間不小于4h。(14)無線傳感器蓄電池連續工作時間不小于24h。(15)統計值時間:模擬量統計值是5min的統計值。
更多詳情 +一、概述: 該系統具有數字量、開關量采集、傳輸、存儲、處理顯示、打印、聲光報警、控制等功能。用來監測風速、風向、環境甲烷濃度、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氣、粉塵濃度、溫度、濕度、饋電狀態等,并實現甲烷超限聲光報警、斷電以及人員定位和應急廣播的聯動等。該系統包括KJ379X監測監控系統軟件、KJ379X-F礦用本安型安全監控分站(以下簡稱KJ379X-F分站)和KDW660/24B(X)礦用隔爆兼本安型直流電源、KDY660/18B(X)礦用隔爆兼本安型直流電源、S5700-24TP-SI-AC以太網交換機、ES5028-4GS-4F交換機、KDG0.09/24(X)礦用澆封兼本安型遠程斷電器、KDG1140隔爆兼本安型遠程斷電器、KJJ24礦用本安型網絡交換機和相關傳感器組成。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在生產過程中執行的標準是GB 3836-2010、AQ 6201-2019、《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升級改造產品檢驗方案》、Q/JMKJ 1334-2020;型號的編制遵守MT/T 154.10-1996的規定。 二、系統性能指標: 1、滿足《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升級改造技術方案》性能要求; 2、滿足AQ6201-2019《煤礦安全監控系統通用技術要求》性能要求; 3、系統容量:128臺分站; 4、系統測點容量:2048點; 5、系統巡檢周期指標:不大于20s; 6、本地斷電時間:不大于2s; 7、異地斷電時間:不大于5s; 8、分站存儲能力:不小于24h數據量; 9、抗電磁干擾能力: 地面設備通過3級靜電抗擾度試驗,評價等級為A; 通過2級電磁輻射抗擾度試驗,評價等級為A; 通過3級脈沖群抗擾度試驗,評價等級為A; 通過3級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評價等級為A 。 三、系統功能特點: 1、分布式控制:系統采用分布式智能控制策略,實現主機故障情況下的本地、異地斷電,保證井下安全;2、更快的響應速度:系統采用監測數據主動上傳通信機制,提高傳輸效率和系統響應速度,減少異地斷電時間;3、設備智能識別:系統可智能識別設備的型號、類型,量程等信息,簡化現場設備的安裝及地面軟件的部署;4、設備數據融合:環境監測、人員定位、語音廣播、瓦斯抽放等系統傳感器、執行器、接收器設備共纜通信,實現井下設備數據及信息融合,節省系統建設成本,減輕系統維護;5、地面信息融合:電力監測、無線通訊、應急廣播、礦井提升等系統的地面信息融合,并將各業務系統數據進行“一礦一圖”式信息顯示,方便煤礦用戶更直觀、便捷的了解井下情況,并實現井下聯動報警、應急救援與指揮等;6、分級報警:除地面主機實現分級報警功能外,傳感器也具有分級報警功能,且報警門限可遠程設置;7、更高的抗電磁干擾能力:通過3級脈沖群抗擾度試驗(評級等級A),3級浪涌(沖擊)抗擾度試驗(評級等級A),高于監控系統升級改造要求,提高系統可靠性;8、自診斷、自評估:自動檢測并提示系統運行中出現的分站、電源、傳感器、軟件等異常信息及處理方法,通知系統維護人員及時處理,保證系統正常運行;9、更高的防護及安全等級:傳感器的防護等級由IP54提高到IP65,防爆型式由Exib/dib提升到Exia/dia;10、傳感器長距離供電:本安供電距離不低于6Km(單臺傳感器24v供電,采用0.52mm直徑電纜,高低濃度和粉塵傳感器除外)。 四、系統組成:
更多詳情 +一、概述: 煤礦安全監控系統的設計、制造按照AQ6201-2006《煤礦安全監控系統通用技術要求》等相關標準執行。該系統不僅能夠準確、及時地反映井下環境參數,達到對災害的早期預測,對事故進行必要的處理,而且還能及時為生產調度提供各種設備的運行狀況,進而有效地指揮生產。 二、用途: 本系統具有模擬量、開關量、累計量采集、傳輸、存儲、處理、顯示、打印、聲光報警、控制功能等,用于監測甲烷濃度、一氧化碳濃度、風速、風壓、溫度、煙霧、饋電狀態、風門狀態、風筒狀態、局部通風機開停、主通風機開停,并實現甲烷超限聲光報警、斷電和甲烷風電閉鎖控制。 三、特點: 1、多種組合方式 該系統實現井下傳輸信道合一、全礦范圍內各類煤礦監控系統組網管理、與局域網網絡聯網、與遠程終端通過公用電話網聯接等,大幅度減少信道與設備投資。 2、系統軟件功能強大 a.可與具有標準接口(如RS232、RS485等采用標準協議)的設備進行無縫鏈接,也可與采用非標準接口的其它監控設備通過協議轉換接于系統之中;具有豐富的組態、畫面編輯及報表(數據圖)生成功能; b.支持數據、開關量狀態的模擬盤顯示,支持圖形、曲線、數據的大屏幕或多屏顯示; c.對所有監測數據和重要操作事件均采用數據庫保存,用戶可根據需要自行設定保存期限,為用戶二次開發和事件的追溯提供良好的條件; d.各種操作(包括測點定義、參數設置、圖形生成、報表制作、數據瀏覽等)不影響系統的傳輸,保證系統的監測實時性; e.報警與控制功能完備:具有中心站程控及手動強行控制異地斷電、分站和傳感器就地斷電及分站區域斷電功能;具有聲光、語音報警、報警聯動及通過程控調度通信網對井下局部或全礦井進行語音廣播報警等多種類型的報警功能; f.具有傳輸故障、設備故障、供/斷電狀況和軟件運行故障等的自診斷功能,還具有遠程維護功能。 3、系統兼容性能好、保護原有設備投資 該系統可與其它煤礦安全監測監控系統保持兼容。 4、傳輸網絡簡單、可靠 采用標準網絡傳輸協議,傳輸速率高,傳輸誤碼率低于10-8,傳輸距離長。 5、分站自主性、適應性強 a.由分站、傳感器及執行器組成的工作單元可獨立工作,當中心站與分站失去聯系時,分站具有風電瓦斯閉鎖功能; b.分站可顯示所接傳感器類型、實時參數、開/停傳感器狀態; c.紅外遙控設定修改傳感器類型、報警值、斷電值等參數; d.模擬量端口與開關量端口可互換,可按需增加某類端口的數量,支持多種標準或非標準信號制式,如電壓、電流、頻率和觸點信號等。 6、系統配置靈活:用戶可以根據煤礦的實際情況,靈活地進行配置,做到量身定制,但必須符合AQ1029-2007《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及檢測儀器使用管理規范》的要求。 四、技術參數: 1、系統容量:64個分站; 2、分站容量:16路,開關量和模擬量互換; 3、巡檢周期:小于30s; 4、通訊方式:主從式、半雙工、雙極性、RS485; 5、傳輸速率:1200bps; 6、傳輸距離:不小于20km; 7、量化誤差:小于0.5%; 8、誤碼率:10-8; 9、井下供電:AC660V/380V/127V/36V,50Hz。 五、系統組成: 系統主要由地面中心站主機、數據傳輸接口、避雷器、監控分站、電源箱、執行器(含斷電器、聲光報警器)、電纜、接線盒以及各種傳感器和監控軟件組成。
更多詳情 +一、概述: 根據現代化礦井的實際需要,我公司適時研制開發了基于礦井工業以太環網+現場總線技術的監控產品--全礦井綜合監測監控系統。該系統能將礦井各類監控子系統集成到綜合自動化控制網絡平臺中,與企業信息管理系統實現無縫鏈接。將生產、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有機地整合到一起,進行分析處理、統計、優化、發布,從而實現礦井“管、控、監”一體化及減員增效的目標。 系統組成:系統主要由監控主機、數據服務器(可擴展)、核心交換機(可擴展)、集成平臺軟件、防爆工業以太網交換機(環網接口)、防火墻(可擴展)、接入網關、監控分站、控制器、傳輸光纜及雙絞線等組成。 二、功能: 1、具有豐富的軟件接口(OPC、DDE、ODBC、FTP上傳等),無縫整合各子系統,實現全礦井的管控一體化; 2、采用B/S、C/S結構,基于IE瀏覽,客戶端零配置; 3、具有數據查詢統計、歷史曲線顯示、報表打印、逐級報警、數據系統分級管理、報警故障記錄、完整的事件記錄等功能; 4、具有強大的圖形組態功能,可組屏、分屏顯示各子系統的實時動態圖形。 三、特點: 1、采用三層體系結構,且控制層采用工業以太環網,設備層采用現場總線,保證了現場子系統的實時性; 2、環網冗余,可快速建立連接及連接恢復,恢復時間<20ms(500ms); 3、主干冗余網采用單模光纖,傳輸速率100m/1000m; 4、采用多種硬件、軟件安全措施,保證了系統運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具有強大的網管功能,如:VLAN劃分、IP地址設置、優先級控制、電源管理及端口狀態監視、流量控制等; 6、強大的數據綜合及后臺處理功能支撐通風管理系統、安全管理系統等系統的運轉,為整個礦井的現代化綜合管理提供數據基礎,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礦井的管控一體化; 四、技術參數: 1、傳輸方式:工業以太網+現場總線; 2、通訊速率:10/100m,100/1000m; 3、通訊模式:多主并發; 4、控制時間:≤1s; 5、協議標準:TCP/IP; 6、冗余恢復:≤0.3s; 7、集成能力:強大; 8、信號匯接:Ethernet,RS485,CAN等。 五、集成接入的子系統: 礦井安全監控系統、瓦斯抽放監控系統、通風機監控系統、礦井人員管理系統、礦井供電監控系統、主通風機在線監控系統、膠帶輸送機監控系統、井下排水自動控制系統、井下機車運輸集中控制系統、壓風機監控系統、選煤廠監控系統、調度大屏幕顯示系統、礦井移動通訊系統、煤礦產量調運系統、工業電視系統、提升監控系統、鍋爐房監控系統、束管監測系統、防潮噴霧系統、火災采煤工作面自動化系統等。
更多詳情 +一、概述:該系統是一套集通信、公共廣播為一體的通信系統,具有廣播分站和主機進行雙向對講通話功能、尋呼功能、一鍵緊急廣播功能、定時廣播、網絡管理等功能,用于煤礦井下有甲烷、煤塵爆炸危險的場所??梢园惭b在井下大巷、工作面、井底候車室等場所,平常情況下可以實時廣播背景音樂、新聞和通知,在危險的時候可以語音通知人員撤離,并發出報警聲音,在緊急情況下井下可以直接呼叫地面主機。本產品結構緊湊,體積小,重量輕,防爆,抗震,防潮,適合于煤礦井下使用。二、系統功能:1、系統具有廣播功能;2、系統具有選呼、組呼、全呼的功能;3、系統具有播放本地 MP3 格式音樂的功能;4、系統具有進行點播、組播、群播的功能; 5、系統具有井上井下對講功能; 6、系統具有分站之間通話功能; 7、系統具有歷史呼叫記錄查詢功能。 三、主要技術參數:1、系統最大配接容量為:(1)系統最大可以接入 KT183B-F 型礦用本安型廣播分站:32 臺;(2)每臺分站可以接入 KT183B-T 型礦用本安型對講機:1 臺;(3)每臺分站可以接入KT183B-Y型礦用本安型音箱:4臺。2、最大傳輸距離: (1)計算機、網絡尋呼主機與 本安型網絡交換機之間最大傳輸距離為100m; (2)本安型網絡交換機(井上)與 本安型網絡交換機(井下)之間最大傳輸距離為10km; (3)本安型網絡交換機與 廣播分站之間最大傳輸距離為10km; (4)廣播分站與廣播分站之間最大傳輸距離為10km; (5)廣播分站與 對講機之間最大傳輸距離為5m; (6)廣播分站與音箱之間最大傳輸距離為1km。 3、備用電源:在電網停電后,備用電源能保證設備正常工作的時間不小于 2h。四、系統組成:該系統由工業控制計算機、UPS不間斷電源、網絡尋呼主機、打印機、礦用本安型網絡交換機、礦用隔爆兼本安型直流電源、礦用本安型廣播分站、礦用本安型音箱、礦用本安型對講機、礦用隔爆兼本安型直流穩壓電源等組成。
更多詳情 +一、裝置特點: 消防栓是城市供水管網附屬設施之一,也是火災控制重要設備。但在實際應用中,消防栓存在安裝分散、易破壞、保養難、管理復雜等特點,使得消防栓漏水、菜場違規用水、工地施工偷水等現象屢有發生,導致居民生活用水壓力不足,消防設施損毀嚴重,甚至出現火災現場供水壓力不足、搶修停水等現象,延誤了滅火的理想時段,造成重大人身財產損失,影響城市消防安全。因此消防栓管理工作重于泰山。消防栓管理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外都是一個普遍性難題。在國外比較發達地區,消防栓管理主要依靠法律的威懾力和民眾的自我約束力,但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消防栓上的用水完全處于失控狀態。鑒于傳統消防栓管理方式的不足,我公司提出了一種新的智能消防栓管理技術,借用物聯網高科技,結合強大的數據庫管理功能,實現對消防栓日常運行信息實時監測,并為消防栓管理提供信息化管理平臺。 傳統消防栓管理依賴人工定期巡檢,耗費人力、物力,管理效果不佳。鑒于傳統消防栓管理方式的不足,我公司提出了一種新的智能消防栓管理技術,我公司研制的智能消防物聯監測裝置能實時監測消防栓偷水、漏水、無水、水壓異常、被撞、被盜等多種異常情況,能有效地監控“消防栓水壓”不足,靈敏精準發現“偷水”和“消防栓失效”問題,并對裝置內部電池電壓情況一目了然,實現對消防栓日常運行狀態的實時監測、智能化分析和統一化管理。同時該裝置系統平臺集成GIS定位技術,火起之時,可以快速定位周圍可用消防栓,提高救火成功率,對于消防安全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該裝置采用光伏發電,省去了供電線路的鋪設,并具備后備電源,連續陰雨天也可正常運行20天以上。通訊采用GSM網絡,信號好,不會出現通訊中斷情況,系統平臺也可通過智能手機APP軟件查詢消火栓狀態。 二、系統組成: 系統由四大模塊組成,分別是智能監測模塊、微功耗傳輸模塊、智能光伏供電模塊、監控信息管理平臺。 通過在消防栓上安裝智能監測模塊,可以實現對消防栓日常運行狀況的實時監測,一旦發生運行狀態異常,例如偷水、被盜、撞倒、水壓異常等,智能監測裝置立即觸發其中的微功耗傳輸模塊將異常信息發送至監控中心,監控中心通過其中的平臺預警機制可以通知系統管理人員采取相應措施,同時結合管理平臺的短信報警功能,將具體異常信息發送至維護人員,通知其前去查看維護,從而實現對消防栓的統一化、智能化管理。 三、監測裝置主機: 該主機由太陽能發電板、主控板、鋰離子電池、GSM模塊、BMS系統、壓力變送器和饋水傳感器組成。 1、太陽能發電板 輸出:5W/18V;峰值電壓:17.9V;峰值電流:0.28A;開路電壓:22.41V;短路電流:0.3A;功率偏差:±5%。 2、主控板 內置單片機,實時采集壓力變送器和饋水傳感器的信號,并驅動GSM模塊發送數據信息。 3、鋰離子電池 電壓:12V;容量:6Ah。 4、GSM模塊 核心:SIM900A。 5、BMS系統 運作電壓:12V;運作電流:3A。 6、壓力變送器 測量范圍:(0~500)kPa;輸出信號:0.5V~4V。 7、饋水傳感器 輸出信號:高低電平。 四、信息收發器: 1、工作電壓:AC 220V; 2、核心:SIM900A用于接收監測裝置發出的信息并將數據送入上位機軟件。 五、主控電腦軟件: 1、可實時讀取信息收發器中接收到的各個監測裝置主機發來的信息,進行判斷并列表顯示; 2、可對接收到的數據長時間儲存,方便以后的查閱; 3、帶有報警功能,如出現水壓過低或饋水情況,可發出聲報警; 4、具有GIS定位地圖顯示功能。
更多詳情 +一、概述: 該系統是集計算機軟硬件、信息采集處理、無線數據傳輸、網絡數據通訊、自動控制等技術多學科綜合應用為一體的自動識別信息技術產品;該產品是通過對煤礦坑道遠距離移動目標進行非接觸式信息采集處理,實現對人、車、物在不同狀態(移動、靜止)下的自動識別,從而實現目標的自動化管理。系統的無線UWB(Ultra Wideband)是一種無載波通信技術,利用納秒至微秒級的非正弦波窄脈沖傳輸數據。這種嶄新的信息采集、存貯、傳遞和處理技術,為煤礦井下人員監測、控制和監測和跟蹤管理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系統組成: 系統分為地面和井下兩部分:地面部分——人員信息采集處理中心,也稱監控中心站。主要以數據通訊接口、專用人員監測管理軟件和監控主機、打印機等組成。井下部分——KJ379X-F型礦用本安型安全監控分站、KJJ24型礦用本安型網絡交換機、KDW660/24B(X)型礦用隔爆兼本安型直流電源、KJ1263-D型礦用本安型讀卡器、KJ1263-K型標識卡等。井上井下是通過一根四芯礦用信號電纜相連,完成監控主機與井下人員定位分站之間的雙向實時通訊任務,同時可與現有的煤礦安全監控系統并網。 三、主要技術指標: 1、最大位移速度不小于5m/s; 2、并發識別標識卡數量不小于80張;3、最大傳輸距離 a) 標識卡與讀卡器之間的無線傳輸距離應不小于400m(無遮擋); b) 讀卡器與分站之間的最大傳輸距離應不小于2km(采用MHYV4×2×7/0.43通信電纜); c) 分站、交換機至交換機之間最大傳輸距離應不小于10km(采用MGTS(2-144)B通信光纜);4、最大監控容量 a) 系統最大允許接入的分站數量:128臺; b) 每臺分站接入的讀卡器:8臺; c) 標識卡數量:65535個。 系統主要設備: KJ1263-K型標識卡 一、概 述: 該產品是我公司研發的新型本質安全型通訊設備,產品的設計和制造工藝完全滿足煤礦工業網絡應用需求,可應用于煤礦有瓦斯和粉塵爆炸的危險場所中。 二、主要技術參數: 1、外形尺寸:80mm×51.5mm×38.7mm; 2、重 量:≤200g;3、UWB無線參數: a) 信號類型:UWB; b) 標識卡與讀卡器之間的最大無線識別距離:400m(無遮擋);4、RFID無線參數: a) 信號類型:RFID; b) 標識卡與讀卡器之間的最大無線識別距離:400m(無遮擋);5、連續工作時間:電池每次充電應能保證標識卡連續工作時間不小于7d。 KJ1263-D礦用本安型讀卡器 一、概 述: 該產品是我公司獨立研發的新型本質安全型通訊設備,產品的設計和制造工藝完全滿足煤礦工業的網絡應用需求,可應用于煤礦有瓦斯和粉塵爆炸的危險場所中。 二、主要技術參數: 1、額定工作電壓:24.0 V.DC;2、最大位移速度:讀卡器與標識卡的最大位移速度應不小于5 m/s;3、最大并發識別數量:不小于80張;4、UWB無線參數:b) 信號類型:UWB d);最大識別距離:400 m(無遮擋);5、RFID無線參數:信號類型:RFID ;最大識別距離:400 m(無遮擋)。
更多詳情 +一 、概述: KJ324A型精確人員定位系統(以下簡稱定位系統)以UWB技術為核心,集合物聯網技術、RFID技術、TOF&TDOA算法于一體的定位技術,定位精度高達10-30cm,廣泛適用于煤礦、室內高精度定位、工業物聯網、倉儲物流等領域。 該產品由多媒體監控分站、讀卡基站、人員標識卡和電源箱等組成,集成了技術含量很高的無線射頻識別技術,采用專用射頻通訊控制芯片實現可靠的無線數據通信,安裝方便,作用距離遠、信號穿透力強、安全保密性能高、對人體無電磁污染、環境適應性強、可同時識別多人。 定位系統的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是基于全球公認的局域網權威IEEE802工作組建立的802.11b協議的2.4GHzDSSS(direct sequence sqread sqectrum)直接序列擴頻技術,這種嶄新的信息采集、存貯、傳遞和處理技術,將為煤礦井下人員監測、控制和監測和跟蹤管理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系統特點: 1、厘米級定位:基于TDOA & TOF的定位算法,納米級波長傳輸,實現厘米級定位精度; 2、精確定位+區域定位的整合:可以通過上軟配置或者設備自適應模式,使得一個設備實現精確定位和區域定位的需求; 3、低功耗設計:超低功耗設計,卡片整機工作電流小于100mA,休眠電流小于20uA,待機時長大于15天; 4、抗干擾性:利用納秒級的非正弦波窄脈沖傳輸數據,極高的工作頻率和極低的占空比而具有很高的分辨率,窄脈沖的多徑信號在時間上不易重疊,不會出現傳統的無線技術的干擾和交叉問題??垢蓴_處理增益在50dB以上; 5、距離遠:在無遮擋理想情況下,卡片與讀卡器之間的最大傳輸距離不小于400米; 6、井下融合:可以實現與監控系統的井下融合、傳感器與讀卡器混合掛接模式。 三、主要技術指標: 1、最大監控容量:整個系統可以接入32臺交換機,每臺交換機16個分站,每個分站管理16個讀卡器。系統標志卡容量為65535張; 2、系統巡檢周期:2S; 3、最大位移速度:>10M/S; 4、并發最大識別數量:大于200張; 5、標識卡續航:大于15天; 6、存儲時間:讀卡器可存儲8000條記錄,分站存儲10000條記錄,上位機存儲1年以上。當數據中心或通訊中斷時,可以實現井下設備的中斷數據存儲。 四、軟件主要功能展示: 由軟件人員填寫截圖:主要是主界面展現、定位展現、軌跡回放、行為分析(超員、超時、限員等)。
更多詳情 +一、概述:城市綜合管廊是指將電力、通信、燃氣、給排水、熱力等市政公用管線集中敷設在同一地下建造的隧道空間內,進行綜合開發利用,以節約城市建設用地,便于統一管理規劃,美化城市的景觀。城市綜合管廊內部整合了維持城市功能的自來水、煤氣、電力、通信管線,管廊自身功能使用的動力、照明、排水等設備繁多,無論納入管線出現故障,還是自身附屬設備出現故障,都將造成沿線城市功能的癱瘓甚至發生災害性事故,因此城市綜合管廊監控系統必須與綜合管廊的建設統一規劃、同步建設。監測的主要內容有:管廊內環境溫、濕度,有害氣體濃度,通風、水泵設備狀態,集水坑液位,入侵監測,視頻監控等。當監測到災害及異常情況時,及時發出預警或報警信息至相關工作和管理人員,便于及時防范、指揮處理,對預防及減少管廊內災害事故起著重要的作用。該系統就是綜合利用目前先進的光纖環網技術、環境監測技術、分布式光纖傳感器技術、通信技術、安全防范監控技術、地理信息技術以及系統集成技術,將地下管廊各類安全信息進行綜合監控。二、系統組成:該系統分為環境與設備監控子系統、安全防范子系統、通信子系統、預警與報警子系統、地理信息子系統、統一管理信息平臺、管線溫度實時監測系統和電力電纜在線監測。本系統方案不僅從軟件上通過數據中間件技術進行了數據接口的集成(不是簡單的提供鏈接按鈕方式),還從硬件設計上做到了從對環境多參數數據集成采集到多系統的接入集成。極大地減少設備的布線,不僅減少了投資,而且提高整個系統的穩定性,便于安裝和維護,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綜合監控”。城市綜合管廊智能監控與報警系統各子系統環境與設備監控子系統:該系統主要由本質安全型的自帶液晶顯示及聲光報警功能的多參數智能組合檢測儀(O2、CH4、H2S、CO、溫度、濕度傳感元件按需要自由組合)、設備開停傳感器、水位傳感器、風速傳感器、煙霧傳感器、本質安全型綜合網絡分站、本質安全型控制器、隔爆兼本安型不間斷電源、地面監控主機及環境與設備監控系統軟件等組成。安全防范子系統:該系統主要包含視頻監控系統、防入侵系統和門禁系統三部分。1、視頻監控系統:在廊道中安裝視頻攝像頭對廊道內的環境、異常情況和設備進行實時監視。實現對廊道的可視監管和遠程巡檢。攝像設備通過系統設置可與報警信息進行聯動控制,當報警發生時自動轉向和錄制報警設備信息,且監控中心人員可遠程調節攝像頭。2、防入侵系統:· 紅外入侵報警探測 · 通風口防入侵監測 · 管廊異常監測3、門禁系統:管廊出入口設置門禁系統。根據現場情況還需要對進入管廊內的入口進行門禁控制管理,采用門禁控制器(TCP/IP型網絡門禁控制器+電控鎖+讀卡器)的方式實現門禁現場及中心系統遠程集中管理。通訊系統:通信子系統主要由廣播對講基站、WIFI無線手機和語音調度服務器等設備組成。通信子系統的功能是實現管理、巡檢和施工人員的通信聯絡,管廊配備各區間工作人員之間、現場工作人員與監控中心之間保持信息通暢,確保前端巡檢人員信息及時上報,監控中心命令及時下達。預警與報警系統:該系統的功能是實現對綜合管廊的全程監測,系統將預警和報警信息通過多綜合分站、分布式光纖測溫系統、光纖環網交換機及時、準確地傳輸到監控中心,實現災情預警、報警、處理及疏散,同時通過廣播系統,向綜合管廊內的工作人員廣播,使他們及時撤離現場,保證人身安全等功能。預警與報警系統由火災報警系統和可燃氣體探測報警系統兩部分組成。1、火災報警系統:該系統主要由多參數組合檢測儀、煙霧傳感器、分布式光纖測溫系統(含系統軟件、主機、測溫光纖)、綜合分站和智能廣播基站等設備組成。在每段防火分區內設置含CO、O2、溫度探頭的組合檢測儀(自帶聲光報警器)、煙霧傳感器、分布式測溫光纖、手動報警按鈕、火災電話、多功能廣播基站等設備。手動報警按鈕設置在卸料口兩邊的防火門處?;九c基站之間采用可插拔光纖連接。光纖測溫主機連接多條線性測溫光纜,測溫光纜主要監測管廊內電力電纜的溫度是否在正常的范圍內運行,對于管廊內110kv及以上的電力電纜,每根配置一條測溫光纜監測其溫度的變化;對于10kv的電力電纜,每層橋架上敷設如正弦波般走向的測溫光纜。該系統溫度監測精度為0.1℃,監測距離可達30km,定位精度可達1m,可任意設置多級溫度報警值。在監控中心設置火災報警屏,通過總線回路巡檢、接收、顯示每個報警點的工作情況。當火災發生時,啟動整個管廊內聲光訊響器。2、可燃氣體探測報警系統:該系統主要由多參數組合檢測儀(含CH4檢測探頭)、分布式測溫光纖、綜合分站、遠程控制器和智能廣播基站等設備組成。為使系統有效工作,在每段防火分區內設置多參數組合檢測儀、手動報警按鈕、報警電話、多功能廣播基站和聲光報警器等設備。多參數組合檢測儀設置間距為10m;手動報警按鈕設置在卸料口兩邊的防火門處。監控中心可按需設定天然氣報警濃度的上限值(小于其爆炸下限值的20%),多參數組合檢測儀接入綜合分站,當天然氣管道艙天然氣濃度超過報警濃度設定上限值時,由綜合分站自動啟動天然氣艙事故段分區及其相鄰分區的事故通風設備,并通過遠程控制器切斷施工動力電源,且緊急切斷濃度設定的上限值要小于其爆炸下限值的25%,如果天然氣管道發生泄漏,高壓氣體的體積膨脹將引起漏點附近溫度的下降,分布式光纖測溫系統同樣可通過溫度異常點的探測,發現并定位天然氣管道的泄漏情況。并通過可燃氣體報警系統解決燃氣泄漏或危險氣體累積帶來的爆炸隱患,確保燃氣管廊設施正常、穩定運行。3、聯動功能:(1)消防聯動:探測器發出檢測信號,報警裝置聯動視頻系統,跳出該防區的視頻畫面,確認報警;(2)聯動排煙/氣系統:每段防火分區設置有排風及排煙/氣系統,正常時用于排風;當確認探測到火災/可燃氣體時,監控中心可通過多功能基站傳輸指令實現遠程啟動風機排煙/氣;(3)聯動電源:災情探測信息確認后,監控中心可通過多功能基站進行指令傳輸以切斷非消防電源;(4)聯動廣播系統:災情探測信息確認后,監控中心啟動廣播切換模塊進行災情信息廣播,特別針對災情確認區、相鄰分區進行廣播疏散;(5)聯動電話系統:監控中心可啟動專用模塊與任一廣播基站通話;現場任一廣播基站或電話通過監控中心確認后實現與調度主機通話錄音。地理信息子系統:該系統通過先進的GIS地圖方式對綜合管廊進行地理標注和各類設備運行數據及狀態信息展示。同時通過三維虛擬現實技術,渲染出逼真高效的地下綜合管廊三維環境,可實現三維漫游功能,巡檢功能,三維定位功能,設備或資源信息查詢功能,交互操作功能等。系統能實時對數據采集系統的數據在模型上進行展示,直觀的反應設備的工作狀況,并能對告警等作出不同的狀態展示。系統具有綜合管廊和內部各專業管線基礎數據管理、圖檔管理、管線拓撲維護、數據離線維護、維修與改造管理、基礎數據共享等功能。顯示內容大致可以分為2D地圖顯示和3D虛擬展示。統一管理信息平臺:該平臺就是將以上環境與設備監控子系統、安全防范子系統、通信子系統、預警與報警子系統、地理信息子系統的信息通過統一的數據接口,由統一管理信息平臺控制軟件在一個界面上進行集成顯示或管理切換,是監控中心的主要工作界面,對全部管廊的監測數據進行分級分層的展示,并實現預報警管理、聯動控制操作應急處置等功能,以達到綜合監控的目的。統一管理信息平臺包括綜合數據支撐平臺和綜合信息顯示平臺兩大部分。管線溫度實時監測系統:該系統主要以光纖測溫傳感技術,對溫度的變化進行報警,主要解決電纜著火和熱力管道泄漏的安全隱患。本系統利用分布式光纖傳感器對熱力管道泄漏進行實時監測,當熱力管道發生泄漏或管道附近的機械施工和人為破壞等事件產生的振動、壓力或溫度變化信號作用于光纖時,光波在光纖中傳輸時產生的損耗具有不同的信號特征,分布式光纖傳感器可以同時獲取損耗的空間分布及其隨時間的變化;在入射端利用光時域反射技術和在輸出端利用光功率檢測,可實現光纖上各點靜態與動態損耗的測量和定位;計算機通過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融合,根據信號特征判斷并準確定位管道泄漏等事件的發生,提高熱力管道的監測水平。電力電纜在線監測:該系統是基于前端傳感技術、無線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大數據分析的整體解決方案。通過建立地下電力管溝綜合數據庫、電力管溝地理信息系統平臺、電力管溝綜合管理平臺、電力管溝三維分析系統、電力管溝巡檢管理系統和電力管溝動態監控系統,最終實現電力管溝數據的查詢、統計、分析、設計、竣工驗收、預警、應急處理等一整套解決方案。
更多詳情 +一、系統概述: JSG8型煤礦自燃發火束管監測系統用于大、中、小各類煤礦自燃火災的預報和防治。對井下任意地點的CO、CH4、C2H4、C2H6、C2H2、CO2、O2、N2等氣體含量實現24小時連續監測,根據氣體變化趨勢判斷自燃發火程度,為綜合防治煤礦自燃火災確保安全生產提供科學依據。系統在地面設監測、分析中心,利用監控主機控制,通過抽氣泵將井下工作面、密閉、采空區的氣體經束管抽至地面監測室進行監測分析;可以指導采空區的配風、抽放瓦斯、調壓、注漿等工作;通過敷設束管,便于對一些工作人員無法到達或危險的盲巷等地方的瓦斯等氣體成份、濃度進行分析。整個過程都在監控主機控制下進行,自動化程度高,可實現24小時連續在線監測與分析,所有分析數據均可保留,以便工作人員對數據的再利用。 二、軟件功能: 1、三通道色譜分析譜圖,分析時間短,結果實時顯示,可同時監測8種氣體,可以邊監測邊看上一路監測結果。預留紅外監測接口,可根據需要增加紅外監測。 2、對色譜儀的完美反控,色譜參數可以在軟件上設置。 3、三級報警功能 4、三角爆炸分析功能 三、系統組成: 該系統主要由粉塵過濾器、單芯束管、多芯束管、束管分路箱、束管抽氣泵站、氣體采樣控制柜、監控主機、束管專用色譜儀、氮氫空發生器、打印機、系統軟件等組成。 ★ 選用三組份一體式氣體發生器,使用、維護方便。 ★ 預留紅外監測接口,可根據用戶需要增加紅外監測設備,真正實現24小時在線監測。 ★ 該系統可根據客戶需求擴展為CO、CH4、C2H4、C2H6、C2H2、CO2、O2、N2、C3H6、H2十種氣體含量24小時連續監測。
更多詳情 +一、概述: 便攜儀、礦燈、自救器、定位識別卡(考勤卡)等是煤礦工人必備的下井常用設備,這些設備的安全性能及使用管理與煤礦安全生產息息相關,以前都是通過人工管理、統計,費力費時,為了解決以上問題,適應煤礦現代化的信息管理、標準化管理,我公司成功研制了煤礦智能充電監控管理系統。 JMZC-1型智能充電監控管理系統由充電柜(JMCD-8)和監控軟件及數據采集部分組成,充電柜的最大特點就是礦工常用的便攜儀、礦燈、自救器、識別卡統一存放。 整個系統通過電腦統一管理,可實現無人值守管理,通過系統軟件,管理人員就可以同時實時查看便攜儀、礦燈的充電狀況(充沒充滿、充電是否正常)、儀器總的充電次數、時間,并可依此推算出儀器電池的使用壽命,同時通過對儀器充電還是離架狀態統計,可顯示礦工當前的去向,是下井還是上井,從而統計出某一段時間內礦工的下井時間,實現對礦工的考勤管理。另外可通過多種查詢方式了解儀器的充電監控數據、礦工考勤數據、礦工基本信息、儀器基本信息,另外還有網絡查詢平臺等。 二、硬件結構: 充電柜外型可根據客戶要求做成多種形式,我公司創新性的將其設計成雙面多格、帶門鎖封閉式結構,礦工上井后,可以將自己常用的便攜儀、礦燈、自救器等工具統一放進柜子中進行充電、保管,同時可以上鎖,保證了個人儀器存放的安全性。整個柜子為鋼板沖壓成型,外部噴塑,美觀大方,自帶排風降溫功能,并可根據客戶要求設計成60至100個小柜子不等的形式,充電柜本身帶有LED顯示屏,可顯示出充電柜內儀器的狀態及人員信息等。 數據采集部分以當前微電子技術作為基礎,采用單片機作為前端數據采集,分站式數據采集,當一個充電架出現故障時,不影響其它充電架監控及上位機軟件的運行。 三、軟件功能: 1、數據監控 每個充電柜通過數據采集分站將每個充電儀器的狀態收集起來,再通過RS422通訊接口連接到主控電腦(工控機)上,通過上位機軟件進行統一管理,將鼠標停留在某個圖標上方就可實時查看每個柜子內的儀器的充電狀態(在不在架、是否充滿、充電是否正常等)、充電時間和離架時間等,同時這些數據存儲到數據庫以備以后查詢及統計之用。 2、數據統計 根據對儀器(便攜儀、礦燈、自救器、識別卡)的基本狀態監控,可以統計儀器的使用時間,預計儀器的報廢時間,同時可統計礦工的上井時間、下井時間,從而實現對礦工下井時間的考勤。 3、基本信息管理 管理人員可隨時對礦工的信息如姓名、性別、籍貫、職務、聯系方式進行增刪、修改等,也可對儀器的基本信息進行查詢、增刪修改等,以方便了解儀器的當前狀態。 4、數據存儲 本系統軟件可對儀器監控、礦工考勤等的數據進行長時間的存儲,并可進行備份操作,保證數據的安全可靠。 5、數據查詢打印功能 儀器的充電監控數據、礦工考勤數據、礦工基本信息、儀器基本信息均可通過查詢功能查詢出來后進行打印。 6、網絡擴展功能(可選) 通過局域網及Web軟件可將數據發布到公司網絡,可以滿足不同管理部門對儀器及礦工的分級管理。 四、配置: 名稱 規格 數量 備注 硬件 充電架 JMCD-8 可選 數據采集器 DX101 1 每礦燈一個/每便攜儀一個 狀態指示器 DS101 1 每礦燈一個/每便攜儀一個 分站 DF01 1 每架一個 主站 DZ01 1 工控或PC機 軟件 充電管理系統 CDManger 1 網絡查詢系統 CDView 1 可選
更多詳情 +一、概述:該系統是根據2021年全國煤炭行業職業技能競賽礦山救護工賽項規程中“礦山救護工評分考核標準”,研發的JMPF-J型礦山救護工考核評分系統。該系統用于礦山救護工比賽當中,進行電子評分,極大地簡化了裁判評分的步驟和流程,減少了爭議點的出現,同時方便了賽后的成績匯總、排名、打印等。二、主要功能:裁判員通過JMKS-J型考試評分終端查看當前考核項目的標準答案和評分細則,并可對參賽選手進行現場打分。如出現爭議處,裁判可通過手持終端進行拍照留證等。成績的提交需要裁判員的刷卡確認,提交過后的成績禁止二次查看,從而確保了數據的安全性。提交過后的數據會實時同步到后臺,方便管理人員實時查看當前參賽選手的比賽進度、用時等。賽后工作人員可通過后臺系統對參賽選手的成績進行一鍵導出打印等。三、主要配置:1、礦山救護工評分軟件1套; 2、系統主機1套;3、無線通信終端1臺(可根據現場情況增加);4、JMKS-J型考試評分終端1臺(可根據現場情況增加);5、裁判卡3個(可根據現場情況增加)。
更多詳情 +我 們 的 追 求:不斷進步 超越自我;
我 們 的 效 率:今日之事 今日完成;
我 們 的 紀 律:嚴于律己 從我做起;
我們的職業觀:兢兢業業 開拓進取。
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
全國各地辦事處
年產值持續穩定增長